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old  工作动态

我校三位教授入选2011年度江苏省“双创计划”

时间:2011-12-28来源:人事处官网点击:161

  近日,江苏省正式公布2011年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双创计划”)名单,我校胡俊辉、潘时龙、曾海波3位教授入选。

 

“双创计划”是江苏省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以来,江苏省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2010年增至4亿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双创计划”,围绕本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每年面向海内外引进2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一次性给予每人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打造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创新团队。

  截至目前,我校已有5位教授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计划”人才的成功申报对提高我校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建立一流的学术梯队和加速相关研究的产业化进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链接:

  胡俊辉,男,1965年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研究所教授、所长,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7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891986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和学士学位。胡俊辉教授是功率超声和压电技术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中青年专家。他在超声作动器、压电换能器件以及压电器件的无线驱动等方面做出了国际同行公认的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SCI国际学术期刊论文46篇),拥有已授权和申请中的专利20多项。曾任日本NEC-TOKIN研发中心研发工程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等职位,在日本、韩国、土耳其、中国台湾等地的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演讲,并任国际会议“2011年压电材料及其在作动器方面的应用”(美国)的大会荣誉主席。目前是IEEE高级会员,国际学术期刊IS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编委。

  潘时龙,男,1982年生,20087月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入选2009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获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088月至201010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微波光子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10月加入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入选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潘时龙教授过去5年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 40篇,重要国际期刊特邀论文1篇),累计他引260余次,参编专著1部(Wiley出版社),在本领域重要国际会议作报告10余次(特邀4次),担任多个重要国际会议的分会主席和技术委员会成员。主持973子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项。 

  曾海波,男,1977年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中国最具影响国际期刊论文、日本学术振兴会海外特别研究员基金。近年来,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中德合作项目、JSPS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分别在半导体纳米颗粒液相激光烧蚀合成、氧化锌缺陷发光机制、新型半导体性二维晶体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了半导体氧化锌紫篮色发光的间隙锌缺陷态机制,在材料科学著名杂志《先进功能材料》发表后,一年多来被引用68次,为该刊2010年至今987篇论文的引用第2名。此外,新型二维晶体“白石墨烯”方面的工作,在纳米领域顶级期刊《纳米快报》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被纳米与材料领域的前沿媒体“Nanowerk”和“Nature-Asia Materials”相继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曾海波教授已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7以上10篇;被包括《美国科学院会刊》在内的SCI源期刊论文引用1400余次,有2篇论文的单篇引用超过100次;应邀担任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40多个期刊的审稿人,以及美国科学出版社Sci. Adv. Mater.4个杂志的国际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