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材料数据统计表(航空学院学科组) | |||||||||||||||||||||||||||||||||||||||||||||||||||
| 序号 | 姓名 | 学 院学 科 | 出生年月 | 学历、学位/毕业时间/毕业学校 | 现职称/时间 | 拟评职称 | 近三年综合教学评估 | 同行专家鉴定意见 | 指导本科毕设数 | 独立指导硕士生数 | 教学(门数/学时) | 承担教改项目 | 教学成果奖(等级/排名) |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平台获批(等级/排名) | 指导学生论文/竞赛获奖 | 其他教学类获奖(等级/排名) | 教学论文 | 教材、专著(部/承担字数)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收录情况 | 承担科研项目(项目数/到款金额) | 科技成果奖(等级/排名) | 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 学科及专业建设等方面亮点业绩(限150字) | 学科组得票(得票数/专家人数) | ||||||||||||||||||||||||||
| 本科生课程 | 研究生课程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核心 | 其他 | 教材 | 论著 | 重要核心 | 核心(C刊) | 国际会议 | 其他 | SCI/SSCI | EI | CPCI-S | 国家级 | 省部级 | 其它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省部级以下 | 项数 | 到款总经费 | ||||||||||||||||
| 已达到 | 基本达到 | 尚未达到 | 篇数/因子(限列5个因子) | 单篇他引最高 | 篇数 | 篇数 | |||||||||||||||||||||||||||||||||||||||||||||
| 1 | 王珑 | 一院流体力学 | 198209 | 博士研究生、博士201409南航 | 讲师201710 | 副研究员 | 1 | 2 | 1/32 | 1 | 1 | 1 | 5 | 5/5.52.72.72.20.8 | 13 | 1 | 主3/50.5万(国基金青年项目、973项目、基础加强项目)参4 | 主5/98.8万参2 | 1/4 | 4 | 1.负责江苏省风力机研究重点实验室的日常联络、材料组织和撰写;在2018年立项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的申请中,负责了研究方向“风力机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的撰写;参加了“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材料的准备。2.现担任江苏省能源研究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秘书长,获2018年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先进个人。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8年申请开设了学生拓展课程《风力机原理和应用》。承担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科研究生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校级教改研究项目。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人,独立或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通过构建向量多目标优化、数据驱动高效载荷预测、多区域增功等模型,发展了大型风电叶片气动-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流程化设计思路,实现了风力机高效低载设计。参与编著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国家标准1项(排名第4),成果发表在能源领域Top期刊上,有力支撑了江苏省科技奖一等奖的获得。设计的3MW-75.8m和2.xMW-66.2m叶片均已商业运行,叶片增功产品在20余个风场应用。 | ||||||||||||||||||||||||||||||||||||||||||||||||||
| 2 | 王潇 | 一院直升机 | 19881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801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 讲师201802 | 副教授 | 良好 | 2 | 3 | 2/90 | 3 | 3/ 3.123 1.951 1.951 | 1 | 主3/25万(国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预研背景项目)参2 | 主3/15.5万 | 主1/10万 | 学科建设上,牵线并协助签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博士双学位和联合培养协议,积极参与直升机专业学科的建设,参与《直升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议书》撰写,参与筹办了第一届中俄直升机论坛,牵线并协助建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意大利米兰理工直升机所的长期合作关系。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时刻牢记以德树人使命,任本科生公共课程《航空航天概论》主讲教师,教学评估结果良好;长期担任专业基础课国际课程《航天动力学》助教;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其中2名为国际研究生;和夏品奇教授共同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指导了2名本科生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入职第一年的年度考核优秀,荣获2019年航空学院突出贡献奖。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针对ATR旋翼(研究热点)控制效率低的瓶颈问题,提出了考虑耦合协同效应的新ATR智能旋翼,荣获2019年江苏省“双创博士”(省部级),2018年意大利米兰理工优秀博士(con LORD)荣誉(每年每学科一个),SCI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杰出审稿人奖,以一作发表中科院一、二区SCI论文7篇,其中AIAA Journal(国际航空航天最高期刊)2篇。 | ||||||||||||||||||||||||||||||||||||||||||||||||||
| 3 | 印寅 | 一院飞行器设计 | 198608 | 博士研究生201703、博士学位201704南航 | 讲师201705 | 副教授 | 良好 | 4 | 2 | 2/110 | 1/20 | 3 | 3/ 2.828 2.217 0.963 | 4 | 主2/55.6万(国基金青年项目、青托工程项目)参3 | 主2/273万 | 主5/68.1万参4 | 1/4 | 1 | 1.学科建设方面:参与撰写学科“双一流”建设项目中期报告及动态监测数据报告、省优势学科三期项目中期报告及第五轮学科评估预填报等任务。2.专业建设方面:参与撰写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申报材料,参与撰写“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议书,参与江苏省优势学科二期和三期的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建设经费300余万元。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教学方面,承担《航空航天概论》和《起落架设计基础》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综合测评良好,协助外教完成暑期国际课程《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导论》的授课。本科生培养方面,已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4项,目前正指导本科毕设4项,指导国家级本科生大创项目1项;研究生培养方面,独立指导2名硕士,协助指导3名硕士和3名博士。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 主要围绕飞行器起落装置设计开展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军事科技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科工局民用航天和国家重点型号合作项目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过2017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排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 | ||||||||||||||||||||||||||||||||||||||||||||||||||
| 4 | 张朋磊 | 一院 人机与环境工程 | 19871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06清华大学 | 讲师201608 | 副教授 | 优秀 | 7 | 3 | 3/196 | 1 | 4 | 3/1 | 5 | 5/ 4.034.674.034.034.03 | 2 | 主1/14.4万(国基金青年项目) | 主2/27.5万参1 | 主2/15万 | 2 | 担任人机与环境工程系兼职研究生辅导员,荣获“省级优秀班级”、“红旗团支部”、“五星研究生工作室”等集体荣誉,近期负责本系研究生疫情防控工作;担任0117202班班主任工作,担任0119301班四名同学的学业导师;积极参与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申请及建设工作,承担“离心式加速度多相流传热试验台”等多个教学和科研试验台的相关工作。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独立承担3门本科生课程,累计196课时,在6次教学评估中,5次获得“优秀”,综合教学评估获“优秀”; 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人机环系1/85),2020年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培育项目”。指导国家级和校级大创项目各1项;独立指导研究生3名,2名已获得研究生特别奖学金。获得南航微课竞赛3等奖。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以第一作者在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Top期刊4篇,太阳能领域顶级期刊《Solar Energy》1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0;以第一作者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2项,相关技术正在和企业联合开发样机。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学者的广泛关注,被热管领域泰斗级专家Amir Faghri教授论文引用及正面评价。 | ||||||||||||||||||||||||||||||||||||||||||||||||||
| 5 | 张超 | 一院智能监测与控制 | 198806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12南航 | 讲师201703 | 副教授 | 优秀 | 3 | 3 | 3/122 | 1/48 | 2 | 2 | 2/ 5.0054.939 | 3 | 主1/14.4万(国基金青年项目)参2 | 主2/20万参2 | 参2 | 1/4 | 1 | 本人加入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工作组和安全生产工作组,承担了学院公用房改革的数据统计工作,参与了学院创新群体项目申报;参与组织3次学院的国际会议,参与建设南航-空客“航空智能结构联合实验室”、南航-航天三院“飞行器智能结构联合研究中心”,并建设“南航智能结构研究团队”公众号推广学科成果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在教学工作方面,承担本科生课程《动态测试技术》、《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及研究生课程《无损检测技术》,2019年综合教学评估优秀;在人才培养方面,担任2018级104班班主任,带队0114105班赴成飞下厂实习,指导5名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独立指导研究生3名。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针对飞行器结构大面积、含曲面、损伤复杂的检测难题,发明了条带形含金属芯压电纤维智能夹层,提出了高抗噪能力的“弱形式”虚拟激励检测方法;建立了非接触式激光超声系统,提出了复合材料疲劳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入职以后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SCI论文4篇(含网络发表2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9项。 | ||||||||||||||||||||||||||||||||||||||||||||||||||
| 6 | 钟伟 | 一院流体力学 | 19811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209南航 | 讲师201209 | 副教授 | 良好 | 5 | 3/312 | 3/1 | 1 | 1/15万字 | 3 | 2 | 4 | 3/2.72.22.2 | 2 | 3 | 主2/34.86万(国基金青年项目、973项目)参4 | 主2/53万 | 主5/41.22万参1 | 1/10 | 2 | 7年来全程参与我校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牵头搭建计算和试验设备8台套,撰写评估总结报告等超过8万字。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承担多门本科生必修课教学且学生评价好,近年三次普通评估有两次“优秀”,最佳百分位次进入全校前17%。2018年被聘为航空学院首批兼职研究生辅导员(聘期三年),负责200余名博硕士生的教育管理;2019年被聘为航空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研究员(聘期四年),并获得我校2019年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2019年还被聘为我校长空学院实体化建设后的首任班主任之一。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建立了唯一由国内研究机构在国际上提出的一种新的风力机叶尖损失修正模型。2.受邀参加中科院风能发展咨询项目,参与撰写的咨询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支撑了国家宏观决策。3.成果应用于冲压空气涡轮(RAT)研制,产品在运-20、无X飞机等型号装机,还应用于大型民机RAT系统国产化研究。(“应用证明”见申报材料19) | ||||||||||||||||||||||||||||||||||||||||||||||||||
| 7 | 龚正 | 一院流体力学 | 198112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106南航 | 讲师201206 | 副教授 | 良好 | 9 | 6 | 4/620 | 1/240 | 1/1 | 1/1 1/3 | 1 | 1/ 0.963 | 主2/105万(军科委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参4 | 主21/1047万参4 | 1 | 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对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这一研究过程中发展的软硬件技术带回了南航。回国后进一步发展该技术,与中国商飞一同开展了研究,合作在南航对BWB布局飞行器及eVTOL布局飞行器进行实验研究。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在飞行模拟实验室、风洞实验室开发自研软件用于教学实验;将实际的工程项目研究的经验与案例带入日常教学。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发展了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大迎角气动建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过失速机动的气动建模与分析研究中,并与601研究所在此方向长期保持合作。同时将飞行力学与控制相结合,在无人机/导弹/智能弹药的制导与控制领域进行了开拓,发展了基于MBD的自动驾驶仪开发框架与基于自适应的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相关研究已经应用于某空天飞行器1:1验证机中,并在航天、航空、商飞、中电等多单位推广。 | ||||||||||||||||||||||||||||||||||||||||||||||||||
| 8 | 宿柱 | 一院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198812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706哈尔滨工程大学 | 讲师201707 | 副研究员 | 2 | 5 | 5/ 4.134 1.9511.939 4.134 4.829 | 16 | 主1/15万(国基金青年项目)参1 | 主3/40万 | 主2/8.9万 | 协助组织举办国内会议NVND2019,并担任分会场主持;协助组织张阿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南航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参加国际会议APVC2019;协助参与《振动工程学报》英文摘要审阅编辑工作;担任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在教学方面,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岗前培训、名师论教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2人,其中1人成绩获得优秀;受聘工程力学专业2019级“钱伟长”班本科生导师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基于广义变分法发展了一套快速、准确且适用于复杂边界条件的具有广适性的动力学行为求解分析方法,并从剪切变形理论推广到三维弹性理论,从宏观结构拓展到微结构。基于此,深入探索由于制造、装配等工艺引起的非经典边界条件对结构动力学以及气弹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截止目前,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论文他引449次,ESI1%高被引论文一篇。 | ||||||||||||||||||||||||||||||||||||||||||||||||||
| 9 | 樊牧 | 一院固体力学 | 198809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503南洋理工大学 | 讲师201511 | 副研究员 | 2/68 | 7 | 7/ 1.951 2.5822.8732.3422.342 | 4 | 主1/23.6万(国基金青年项目)参2 | 主1/20万 | 主1/4.32万 | 1.共同主办国际会议专题分会场(IMECE)2次,Workshop (DETC)1次;2.担任ICAST2018国际会议分会场主持1次;3.申报外国专家短期交流项目1项,邀请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岩手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共计四位教授来校短期访学交流(2020年申请);4.担任系所行政助理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2017年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为我校首次开设该课程;2018年任《高等数学》助教;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2018CX00144);2018年任《专项训练》助教,负责创新设计、项目管理部分;2018年任0116501班主任,并带队开展校企实习,班级平均绩点3.53;2019年主讲《结构力学III》;2019年受聘工程力学专业0119502班本科生导师。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复材断裂:提出基于Irwin及Dugdale模型的塑性区估算方法,针对复材中多缺陷交互作用开展了理论研究。申请国青基1项,省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15篇;2.智能材料与结构:开展了基于挠电效应的梁、板结构驱动及振动主动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分析了多通道挠电作动机理及结构优化,共发表SCI论文6篇(AIAAJ, ASME Transaction等)。 | ||||||||||||||||||||||||||||||||||||||||||||||||||
| 10 | 潘松 | 一院机械设计及理论 | 197810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902南航 | 博士后/南航/200903 | 副教授 | 优秀 | 6 | 3 | 3/394 | 2/136 | 1 | 1 | 9 | 2 | 4 | 4/2.739 2.582 1.513 1.024 | 3 | 6 | 1 | 主1/74.6万(国基金面上项目)参3 | 参4 | 主5/49万参3 | 1 | 积极主动承担团队实验室建设,作为主要参与人创建Intel联合实验室《Intel FPGA University Program-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及风能利用实验室》和TI联合实验室《TI DSP超声技术大学计划联合实验室》,并作为课程负责人新开研究生实验课《DSP技术的测控应用》。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积极开展本科生学科拓展课《神奇的超声波》;多次积极指导本科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实践探索项目,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其中一个团队最终评价结果优秀;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课堂教学培训和学习活动。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所申请的超声电机高性能驱动控制器专利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武器系统,提高了航天器的性能,并得到对方的认可(见附件应用证明)。该专利转让到南京航达超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发展。 | ||||||||||||||||||||||||||||||||||||||||||||||||||
| 11 | 戴明 | 一院固体力学 | 19890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703南航 | 讲师201712 | 副研究员 | 参1 | 8 | 8/ 9.052 2.958 2.772 2.229 2.166 | 6 | 主1/12.6万(国基金青年项目) | 主1/20万 | 积极参与学院学科建设讨论会,参与学院公用房收费管理办法制定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参与组织2018年先进功能材料与原子力显微技术研讨会、2019年第二届国际先进材料与力学会议、2019年第二届力学专业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研讨会,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相关教授保持长期合作,促进学校联合实验室建设,担任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积极响应学院的助教助学制度,担任力学基础课程助教,指导本科生毕设,参与编写《各向异性材料力学》省重点教材。指导研究生开展实践活动,使用力-电-磁多场加载设备、制备软物质复合材料、开展拉伸和压痕实验等。带领学生组织国际国内会议等科教活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主要从事弹性夹杂理论、含液复合材料力学、薄膜位错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在IJES、ASME-JAM、Mech. Mater.、J. Elasticity等权威力学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主持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做5次口头报告,参与组织多个国际国内会议,为多个国际期刊审稿20余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