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专职科研学科组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材料数据统计表(博士后、专职科研学科组) | |||||||||||||||||||||||||||||||||||||
| 序号 | 姓名 | 学 院学 科 | 出生年月 | 学历、学位/毕业时间/毕业学校 | 现职称/时间 | 拟评职称 | 同行专家鉴定意见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收录情况 | 承担科研项目(项目数/到款金额) | 科技成果奖(等级/排名) | 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 | 学科及专业建设等方面亮点业绩(限150字) | 学科组得票(得票数/专家人数) | ||||||||||||||||||||||
| 重要核心 | 核心(C刊) | 国际会议 | 其他 | SCI/SSCI | EI | CPCI-S | 国家级 | 省部级 | 其它 | 国家级 | 省部级 | 其它 | 项数 | 到款总经费 | |||||||||||||||||||||||
| 已达到 | 基本达到 | 尚未达到 | 篇数/因子(限列5个因子) | 单篇他引最高 | 篇数 | 篇数 | |||||||||||||||||||||||||||||||
| 1 | 田琳琳 | 一院流体力学 | 198705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412南航 | 博士后/南航/201511 | 副研究员 | 1 | 6 | 5/5.4393.012.7070.9290.844 | 6 | 1 | 主3/512.6万参2 | 主2/10万 | (1)提出了准确高效的大型风电场发电量评估预测方法。发表SCI论文6篇(含一区3篇),授权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和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各一项,获得国际埃尼奖提名及国内外风电企业的合作意向;(2)作为校内负责人参加国家级项目两项,旨为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值模拟平台(已获软件著作权两项)。 | 多次参与国际风能(TORQUE)年会、国际流体力学(ICFD)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并做报告,提升我校流体力学专业的国际知名度。参与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并与丹麦科技大学、英国杜伦大学长期保持紧密学术联系。现为能源领域著名期刊审稿20余次。 | ||||||||||||||||||||||
| 2 | 许莹 | 一院纳米力学 | 198606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804南航 | 博士后/南航/201801 | 副研究员 | 1 | 1/4.175 | 4 | 主1/17.142万 参1 | 主3/27万参1 | 1.入选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2018年南航唯一获得者);2.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上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发表论文《Water evaporation induced electricity with nanostructured carbon materials》,该论文被评为2019 ESI高被引论文,SCI他引148次;3.首次提出二维螺旋冰模型,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一区top期刊);4.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以合作作者的身份发表综述论文《Emerging hydrovoltaic technology》 | 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围绕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水伏科学开展理论研究。担任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和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杂志的审稿人。 | ||||||||||||||||||||||||
| 3 | 张康康 | 三院仪器科学与技术 | 199004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812南航 | 博士后南航201901 | 副研究员 | 3 | 3/ 5.7445.3392.93 | 5 | 主1/14.4万 | 主2/32万 | 以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为研究背景,集成滑模观测器理论,区间观测器理论以及自适应估计理论,提出高速列车的微小故障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同时对于提升高速列车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目前已于英国肯特大学的严星刚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Tomas Parisini教授,以及塞浦路斯的塞浦路斯大学Marios Polycarpou教授建立合作关系。申请并获得2019年CAA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该奖项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次获得 | ||||||||||||||||||||||||
| 4 | 李阳 | 五院机械设计及理论 | 198705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博士后201702 | 副研究员 | 1 | 2 | 2/ 6.6412.33 | 3 | 主1/24万参7/33.5万 | 主1/5万 | 主1/30万参1/10万 | 二等/6 | 1.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项目、航天东方红横向项目;主持/参与项目到款102.5万;2. 在领域内高水平期刊JMCC发表论文,创成高应变灵敏度光学调控微纳复合结构;揭示仿生微纳结构参数对黏附性能影响机制;3. 研究成果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航天五院、八院等建立应用合作;4.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力电同步测试技术申报发明专利2项。 | 1.建立完善的仿生黏附微纳结构制备平台;作为骨干人员参与航天仿生科学与技术专业、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2.与莱斯大学等国外同领域顶尖团队保持良好国际合作,邀请专家来华授课;3.积极推动实验室安全改造、管理,获校国资处等部门的工作认可;4.2019年校教职工考核优秀;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拔尖青年科学家。 | |||||||||||||||||||||
| 5 | 葛春鹏 | 十六院网络空间安全 | 1987.0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11南航 | 博士后/南航/2018.8 | 副研究员 | 1 | 2/ 4.0981.376 | 2 | 主1 | 主1/8万 | 第一作者发表/录用CCF A、B类论文7篇。其中在2019年录用2篇CCF A类论文,2篇CCF B类论文,获得了国际学术会议SocialSec2019最佳论文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参与编写了金海教授主编的《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前言科技发展报告》中部分章节,该书已成为主管部门制定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 协助刘哲老师建设密码应用于安全(ASC)实验室,并积极协助学院开展与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建立联合实验室,其中学院以ASC为基础与腾讯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已进入双方商讨框架性协议阶段。担任中国密码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担任多个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包括:ACISP(CCF C类会议)、DSC 2019,NSS 2019,ICC 2020, Inscrypt 2019,CryptoIC 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