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材料数据统计表 (电类民航学科组) | ||||||||||||||||||||||||||||||||||||||||||||||||||
| 序号 | 姓名 | 学 院学 科 | 出生年月 | 学历、学位/毕业时间/毕业学校 | 现职称/时间 | 拟评职称 | 同行专家鉴定意见 | 近三年综合教学评估 | 指导本科毕设数 | 独立指导硕士生数 | 教学(门数/学时) | 主持教改项目 | 教学成果奖(等级/排名) |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平台获批(等级/排名) | 指导学生论文/竞赛获奖 | 其他教育教学获奖(等级/排名) | 教学论文 | 教材、专著(部/承担字数)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收录情况 | 主持科研项目(项目数/到款金额) | 科技成果奖(等级/排名) | 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 学科及专业建设等方面亮点业绩(限150字) | ||||||||||||||||||||||||||
| 本科生课程 | 研究生课程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核心 | 其他 | 教材 | 论著 | 重要核心 | 核心(C刊) | 国际会议 | 其他 | SCI/SSCI | EI | CPCI-S | 国家级 | 省部级 | 其它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省部级以下 | 项数 | 到款总经费 | |||||||||||||||
| 已达到 | 基本达到 | 尚未达到 | 篇数/因子(限列5个因子) | 单篇他引最高 | 篇数 | 篇数 | ||||||||||||||||||||||||||||||||||||||||||||
| 1 | 王玉惠 | 三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98002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806南航 | 副教授201105 | 教授 | 优秀 | 30 | 34 | 1/204 | 2/288 | 0 | 0 | 3 | 0 | 0 | 0 | 精品课程/14 | 教学团队/6 | 0 | 0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 | 0 | 1 | 0 | 0 | 3 | 0 | 8 | 7/ 4.6042.865 2.8292.829 1.929 | 7 | 3 | 0 | 3/84万 | 1/7万 | 3/19万 | 0 | 2/2 | 3/3 | 3 | 0 | 1.担任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建设等工作;2.正参与撰写控制学科评估和省优势学科评估材料;3.2012-2019年参与撰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十二五学科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实践教育中心、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国防特色学科、双一流学科、硕士学位点评估、一流本科专业等材料。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讲授3门课程(492学时),其中1门教学评估优秀,2门评教优秀);2.指导毕设30人、硕士34人(2人获校优秀硕士论文);3.主持3项校级本科专业建设项目;4.发表教改论文1篇;参编专著1部,贡献6.4万字;以第一作者完成专著1部,预计年内出版;5.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共享资源课程建设和校级教学团队建设。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发表论文7篇SCI(一区4篇)、3篇EI、1篇核心,SCI总引29次(他引23次);2.专利授权3项和公开6项,合作授权3项。3.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科研到款共160余万;4.2016年获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2016、2017获校科技奖二、三等奖(排名2、3)。 | |||||||||||||||||||||||||||||||||||||||||||||||||
| 2 | 任小永 | 三院电气工程 | 197903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812南航 | 副教授201405 | 教授 | 优秀 | 34 | 17 | 3/408 | 1/96 | 1 | 共四项2/12/12/12/2 | 共九项1/1*31/22/1*5 | 共八项1/1*22/1*42/23/1 | 1 | 3 | 2 | 2 | 5 | 5/ 7.2247.2247.2247.2247.224 | 18 | 5 | 2 | 1/48.8万 | 5/45.5万 | 2/7 | 10 | 6 | (1)作为骨干参与省优势学科二期建设,验收优秀;(2)作为骨干参与国家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省品牌专业建设(结题优秀),参与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建设;(3)任中国电源学会青工委委员、直流专委会委员,组织三届中国电源学会高功率密度电源设计培训,协助组织2016年国家自然基金电力电子方向交流会等学术会议。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获认定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2)综合评估优秀,评教7次优秀(前1%、2%各一次);(3)指导学生获学科顶级赛事IEEE国际未来能源挑挑战赛冠军1项,全国大学生电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省毕业设计团队优秀、优秀论文三等奖各1项;(4)获评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校突出贡献奖和优秀实践指导老师。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陆航“十三五”预研子课题1项;(2)SCI论文5篇(IF均为7.224),授权发明专利10项,1项转让;(3)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项成果通过国防鉴定,已获提名申报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4)14、16年省电工学会优秀工作者,中国国际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 | |||||||||||||||||||||||||||||||||||||||||||||||||
| 3 | 王宇 | 三院电气工程 | 19820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303南航 | 副教授201505 | 教授 | 优秀 | 23 | 11 | 4/484 | 2 | 2/1 | 1/5 | 4人次论文获奖 | 3/1 | 共二项2/13/1 | 2 | 1 | 7 | 7/ 7.2247.224 4.6144.6143.051 | 4 | 1 | 2/44.8万 | 1/4万 | 4/43万 | 7 | 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人;系支部副书记和中心组成员,负责“电机工程实训实验室”建设;参与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品牌专业申请建设、专业认证及观摩教学、教育部工程中心评估、学科评估工作;IEEE高级会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来校讲学。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优博认定),省微课比赛三等奖,校教学优秀奖二等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微课比赛三等奖;2项校级教改;3次综合评估全优,17次普通评估13优4良; 2次校优硕论文,3人国家奖学金,1人校本科毕业设计二等奖,1人研究生学术会议论文一等奖;8名硕士每人一作EI重核期刊1-2篇,共11篇。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IEEE高级会员;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主持2项国自然基金,1项省六大人才高峰,1项台达基金;一作SCI 7篇(JCR 1区4篇)、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7项;研制定子永磁型电机,与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开发心室辅助装置系统,获推广证明1份;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际会议ICEMS2016,2018分会主席。 | |||||||||||||||||||||||||||||||||||||||||||||||||
| 4 | 程月华 | 三院控制科学与工程 | 197706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206南航 | 副研究员201105 | 研究员 | 2 | 8 | 2/93 | 2 | 9 | 7/3.6532.1811.7641.6670.72 | 12 | 3 | 3/ 53万 | 2/75万 | 9/ 114万 | 3/2 | 3 | ①负责TX-1微小卫星控制分系统研制工作,卫星成功发射、在轨运行,为学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②开发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仿真平台,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③曾任微小卫星支部书记、副主任,团队分别获江苏省 “工人先锋号”、“工信先锋”集体荣誉称号。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①指导研究生2人获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等奖;1人获“翱翔杯”全国立方星及应用创新大赛优秀奖;1人获 “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4人获校“三好生”称号;1人获校“科研创先进个人”;2人获校优秀硕士论文。②指导本科生4人获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3人获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项。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①提出的采用偏置动量与磁控结合的姿态容错技术,已得到TX-1微小卫星在轨验证,为卫星近百次姿态大机动试验和4年多的超期服役,提供了重要支撑; ②提出的基于神经网络与softmax分类器相结合的智能故障诊断算法,已应用于某卫星平台的反作用补偿磁伺服机构,实现故障定位与故障分离,为其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 |||||||||||||||||||||||||||||||||||||||||||||||||
| 5 | 王薪 | 四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197610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908美国普渡大学 | 副教授201009 | 教授 | 优秀 | 35 | 18 | 6/1100 | 2/112 | 2 | 3/1 | 1/1 | 1/优秀硕士论文 | 1 | 1 | 8 | 6 | 6/4.0983.7563.513.513.51 | 21 | 1 | 6 | 4/154万元 | 2/18万元 | 2/16万元 | 3 | 1.国际合作交流:(1) 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项;(2) 中央部委直属高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1项;(3) 参与2019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申报。2.参与本科专业和实验课程建设,合作编写新版《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3.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合作开展航天飞行器内部无线供电技术研究。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 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2. 开设电磁场理论双语课程,自编双语讲义经3轮使用,将于明年形成教材出版;3. 综合教学评估优秀,全校位次3%,学院位次2%;4. 指导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华东地区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5. 指导校优秀硕士论文1篇,ACES国际会议学生论文竞赛获第4名。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持续稳定的研究方向:连续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2项面上项目);2.领先的动目标跟踪无线传能理论技术研究:受邀发表英文专著章节1篇、特邀期刊论文1篇,亚洲无线功率传输会议作特邀报告; 3.成果应用: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采纳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总体方案设计依据;入选2019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目录。 | |||||||||||||||||||||||||||||||||||||||||||||||||
| 6 | 毛新华 | 四院通信与信息系统 | 197912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906南航 | 副教授201105 | 教授 | 良好 | 29 | 18 | 2/304 | 1/256 | 优等奖/1 | 1 | 5 | 4 | 6 | 6/ 5.635.63 4.5463.5342.797 | 19 | 5 | 6 | 3/99.2万 | 5/83.4万 | 主4/149.7万元 | 2/4 | 2/21/10 | 4 | 1.担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秘书,协助实验室主任组织实验室的验收和评估工作,为实验室通过第一次评估做出贡献;2.组织重点实验室课题申报、立项、结题,负责重点实验室年报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以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nautics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编委;4. ICMTEL 2020 国际会议(英国) workshop chair。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学院一等奖;2.指导研究生获南航第四届“问天”创新奖;3.指导研究生获第五届亚太合成孔径雷达会议(新加坡)最优论文奖;4.指导研究生学术论文获第30届南京地区研究生通信年会三等奖;5.指导两届本科生,获2016年“优秀本科生导师”奖;6.《雷达原理》和《雷达成像技术》评教,11次优秀,5次良好。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歼-20,歼-16,翼龙-2,运-20等;2.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3.国际会议最优论文奖, 国际会议最优论文提名奖;4.江苏省优青, 省青蓝工程青骨,南航“问天”青年学者;5.IEEE顶级会刊论文4篇,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报告整页报道;6.国家项目3项,省部5项,横向4项,参与10项,合同经费600多万。 | |||||||||||||||||||||||||||||||||||||||||||||||||
| 7 | 朱丹 | 四院物理电子学 | 19831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907清华大学 | 副教授201305 | 教授 | 优秀 | 6 | 12 | 1/288 | 1/128 | 2 | 本科生精品课程/5 | 3/1 | 共三项本科毕设论文1/1*2优秀团队/2 | 2 | 1 | 3 | 11 | 11/ 4.162 3.866 3.866 3.756 3.561 | 16 | 4 | 主1/32.5万 | 主3/64万 | 主5/48.5万 | 2/3 | 9 | 1.参与教育部实验室申请、建设和验收。2.专业认证中材料外联。3.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博士点、工信部实验室、省创新团队申请中相关材料撰写。4.参与组织承办2019年全国微波光子雷达技术研讨会。5.国际会议PIERS上组织Session。6.任IEEE南京分会光子协会专委会委员。7.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省优秀青年基金,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 主持“师德师风建设”校党建专项基金1项;2. 指导本科毕设获省三等奖1人,校一等奖2人,校优秀团队奖1次(排名2/4);指导国家级大学生科创2项。3. 指导研究生获校优硕毕业生3人,IEEE MTT-S国际竞赛奖2人。4. 本科课程综合评估“优秀”,主持校教改项目1项,参与校精品课程1项。5. 讲授研究生双语课1门,主持校级国际化精品课程1项。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近5年来,1.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2项20年1月入校系统)合同经费共325万。2.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19篇,MWP等会议论文12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排名1)。3.所提微波光子认知系统受邀在顶级IEEE期刊发表一作特邀长文。4.高质量光本振、低串扰处理方法等应用于中电14所、38所、29所。5.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3/7)。 | |||||||||||||||||||||||||||||||||||||||||||||||||
| 8 | 刘伟强 | 四院电路与系统 | 198303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212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 副教授201312 | 教授 | 良好 | 20 | 15 | 3/392 | 3/320 | 2 | 共二项2/12/3 | 共三项特/32/22/2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 | 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4 | 共二项2/13/3 | 共三项2/1*22/2 | 校优硕论文1篇 | 1 | 非主编1/ 5.88万 | 1 | 2 | 12 | 12/4.9893.934*23.131*2 | 59 | 1 | 2/ 49万 | 1/ 10万 | 9/ 218.5万 | 2/8 | 6 | 1.任副院长以来,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学院首个引智基地、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德国锡根大学等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引进集成电路国家级人才1名,国内外优秀博士生4名;2.作为系副主任,承担大量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参与学科及专业建设、博士点申报、审核性评估等,曾获学院“学科建设贡献奖”;3.15-18连续四年考核优秀。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获得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3);2.入选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排4);3.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认定为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1);4.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及省级奖项(排1);5.指导的学硕获校优秀硕士论文1篇;6.出版教材一部(排5),讲授A类双语研究生课程1门。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发表《Proceedings of the IEEE》特邀论文并组织了该期刊近似计算电路的专辑(南京地区高校首次);2.发表IEEE TC及TCAS-I等国际顶级IEEE及ACM期刊论文21篇(一作11篇、通信10篇);3.主持NSFC面上等10余个项目;4.H因子为17,谷歌总他引836次,一作单篇最高SCI他引58次;5.IEEE高级会员、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B类资助(前1.5%);6.任IEEE TC\TCAS-I\TETC等国际顶级期刊副主编。 | |||||||||||||||||||||||||||||||||||||||||||||||||
| 9 | 吴迪 | 四院通信与信息系统 | 19820322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110南航 | 副教授201505 | 研究员 | 16 | 10 | 4/512 | 2/1 | 1 | 2 | 3 | 2/ 2.015 2.015 | 6 | 2 | 1 | 2/6万 | 3/52 | 2/7 | 1/22/4 | 1 | 1.担任系支部书记期间,多次参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评估工作;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2018年学校教学优秀二等奖;2.本科生《信号与系统课程》近四年学生评估结果均为优秀;3.合作出版教材《信号与系统》。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青蓝优秀骨干教师;2.提出机载雷达单脉冲前视成像技术理论,已应用于现役多种型号的机载雷达系统中中,极大提高了机载火控雷达对前方区域的成像分辨率;3.提出的机载雷达慢动目标检测算法已应用于中航、中电科等多家研究所,有效提高了机载雷达的预警、探测能力。 | |||||||||||||||||||||||||||||||||||||||||||||||||
| 10 | 田勇 | 七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197610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912南航 | 副教授200905 | 教授 | 良好 | 62 | 25 | 5/1192 | 1/176 | 2 | 精品课程1/1 | 3/1 | 校优硕论文1篇 | 1 | 31万字(第一) | 20万字(第一)/15万字(第一) | 3 | 1 | 2 | 9 | 8/ 4.098 4.051 2.592 2.592 2.592 | 2 | 6 | 2 | 1/57.5万 | 1/6.5万 | 12/335.2万 | 3/33/4 | 5 | 作为骨干积极参与国家飞行流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工作,包括参与申报、带领课题组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积极组织参与交通运输专业申报国家级首批一流专业,空中交通管理协同育人基地申报首批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均已成功获批。参与第四、五轮学科评估;负责部局共建中管制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 注重立德树人,积极参加教育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借助民航行业名家、杰出校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理想信念的角度激发学生提高境界和内驱力、增强责任感和专业向心力,获得“本科生学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团学教师”等称号。疫情期间为全校师生开设思政公开课;所编教材已被多所民航院校采用。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围绕绿色民航、智慧空管建设,形成了自主特色的“面向环境的空中交通量评估方法和运行优化”系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民航局日常航班运行标准制定,其中长沙机场跑道容量提升(约6%),申报专利22项(实质审查中17项),是民航“十四五”规划专家组成员,具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执照和飞行程序设计备案人员资质。 | |||||||||||||||||||||||||||||||||||||||||||||||||
| 11 | 张明 | 七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197508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010南航 | 副教授201005 | 教授 | 优秀 | 61 | 20 | 2/732 | 1/192 | 2 | 精品课程 1/1 | 1/2 | 2 | 2部/25万,26万 | 2 | 13 | 12/ 2.592 2.5922.5922.5921.983 | 2 | 7 | 2 | 3/126万 | 2/20万 | 3/18.5万 | 2/23/1 | 3/5 | 4 | 先后参与论证申报学科建设“航空安全研究与验证平台”,南航学科平台建设项目“空域辅助设计、3D仿真及空域性能分析综合平台”以及空管和飞行两个南航特色发展专项等;撰写“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期检查的“一级学科标志性科研进展”支撑材料;承担“十三五”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基于塞斯纳172飞行训练器的实验教学研究”。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从飞行技术专业成立之初,承担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承担班主任工作,坚守立德树人使命;教学综合评估“优秀”;提出五环教学法,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6人获校研究生创新基金,2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人在各类科创竞赛获奖;获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机场规划与设计科创实践大赛一等奖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入选中国民航局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第2),三等奖2项(第1和第5);科学出版社独著两部专著,其中1部获省优秀成果奖;成果得到包括陈志杰院士和法国民航大学Delahaye教授在内专家引用,应用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民航法规修订和热点空域优化,获得显著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 |||||||||||||||||||||||||||||||||||||||||||||||||
| 12 | 陆中 | 七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198009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906南航 | 副教授201205 | 教授 | 良好 | 31 | 18 | 6/632 | 1/160 | 2 | 2/1 | 2/2 | 共五项1/1*32/1*2 | 1 | 1 | 1 | 6 | 6/ 4.0984.0392.829 2.2171.806 | 10 | 2 | 3/95.5万 | 2/20万 | 4/130.8万 | 3/5 | 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申报、部局共建“南航大民航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申请、“航空适航技术”国防特色专业申请、“111创新引智基地”申请、“民航飞机健康监测与智能维护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申报、“民机复杂系统适航技术与安全科学研究基地”建设规划等大量工作。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独具特色的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开创性建设”获2016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1项(省部级),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优秀奖1项,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校本科生学术论坛一等奖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科创项目1项。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2篇、二区1篇,包括顶级期刊“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与“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各一篇。建立了面向适航审定的多态、动态、相关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体系,提出了机载系统带故障运行的安全性分析方法,该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中国航发商发公司CJ1000发动机的型号研制与适航预审定。 | |||||||||||||||||||||||||||||||||||||||||||||||||
| 13 | 吴云华 | 十五院导航、制导与控制 | 198108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909哈工大 | 副教授201302 | 研究员 | 7 | 11 | 2/ 176 | 2 | 共三项2/13/14/1 | 共二项1/1*2 | 共四项1/1*4 | 2 | 4 | 2 | 7 | 9/ 4.0982.809 2.4822.095 2.095 | 7 | 2 | 7/ 395万 | 2/ 25万 | 21/ 630.9万 | 3/1 | 5 | 协助发规处开展第五轮学科评估、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论证等工作;负责“双一流”特色学科方向建设;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目标,主持实验室策划工作,打造具有鲜明航天特色实验室群落;参与学院大类培养方案论证、梳理课程体系、建立课程组,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入职7年来,6次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获学院贡献奖4项。、梳理课程体系、建立课程组,为提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 在教书育人方面,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挖掘学生潜力,共指导研究生11名、本科生7名,获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2人次、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3人次,获校“群星”创新奖1项,获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工信部创新奖学金二等奖2项、“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 围绕我国航天领域重大需求,从事航天器自主导航及敏捷机动控制研究,主持军口863等项目9项。基于地标的自主定轨技术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排名1);敏捷机动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新技术试验卫星、运载火箭垂直起降重复回收及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基于双超平台的超敏捷集成验证技术”等项目,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试验卫星、805所运载火箭垂直起降重复回收混合执行机构优化控制及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基于双超平台的超敏捷集成验证技术”,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 | |||||||||||||||||||||||||||||||||||||||||||||||||
| 14 | 许建秋 | 十六院计算机应用 | 198210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208/德国哈根大学 | 副教授201301 | 教授 | 良好 | 18 | 15 | 4/440 | 1/120 | 1 | 5 | 1/2 | 共二项2/13/1 | 共三项优等奖/1*2优等奖/2 | 共三项2/1*23/1 | 1 | 1/6.5万字 | 1 | 1 | 7 | 7/ 3.8572.0661.3171.185 | 4 | 4 | 2/55万 | 4/38万 | 2/7.5万 | 2/10 | 先后9次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及实验室建设,包括“物联网工程专业认证”、“双一流学科建设”等,担任物联网专业主任,配合教学副院长做好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工作,30余次参与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包括人才推荐、材料审核、面试、项目申报等,邀请了包括ACM/IEEE Fellow在内的20多位国际国内学者来校学术交流,2次赴海外高校进行人才招聘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获得“最受欢迎研究生导师”和“五好”导学团队(成员),指导硕士生2次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和APWeb/WAIM 2017(CCF C类)最佳系统论文奖,指导本科生获得“中国软件杯”二等奖,3次学院“人才培养贡献奖”,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校精品课程建设1项(第2),发表教改论文1篇,校优秀教学二等奖2次和“课程思政”竞赛三等奖。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针对移动对象数据管理(例如人群、车辆)开展研究,解决多环境移动对象查询优化和系统实现问题,融合时空模型和特征属性模型全面管理移动对象。出版英文专著1部,第一作者发表CCF B类及以上论文8篇,获得SSTD2019最佳展望论文奖(CCF C),与包括ACM Fellow在内的学者开展合作,研究成果在京东城市大规模时空数据管理平台得到了应用。 | |||||||||||||||||||||||||||||||||||||||||||||||||
| 15 | 袁伟伟 | 十六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98106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008韩国庆熙大学 | 副教授201411 | 教授 | 良好 | 18 | 12 | 12/664 | 2/40 | 共二项1/12/1 | 1/一等 | 1/一等 | 1 | 1/10万 | 10/ 10.716*25.768*24.664 | 5 | 1 | 1/74.6万 | 1/10万 | 3/17.5万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任,该专业为ESI全球排名前1%专业;全程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该专业于2017年成功通过二次专业认证;作为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申报,该专业于2020年成功获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审查相关工作、人工智能创新班建设。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校微课竞赛一等奖;教学方法获《人民日报》《新华网》《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培养的研究生获校第五届“十佳研究生”称号;指导本科生获校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校“优秀团学导师”、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主持教改项目一项、参与省级教改项目一项,教改论文被西电等高校引用。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一作论文总影响因子54.04、中科院1区4篇、JCR 1区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716;谷歌学术H-index 16,被引超过1200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出版复杂网络分析专著1本,授权专利三项。与中船重工七一七所进行国防科技联合创新工作站项目全方位长期合作,开展量子信息复杂网络分析研究。 | |||||||||||||||||||||||||||||||||||||||||||||||||
| 16 | 朱友文 | 十六院网络空间安全 | 198603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2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副教授201406 | 教授 | 良好 | 29 | 10 | 5/464 | 1/128 | 1 | 二/1 | 1 | 4 | 7 | 6/6.4042.7841.8191.376 1.167 | 26 | 1 | 2/185.68万 | 1/20万 | 1/3万 | 主持了我校在本学科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并为本学科的相关课题申请提供了支持。担任信息安全专业主任,①完成了本专业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该专业全国首个;②共同完成了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全国首批获批;③2018-2019年完成了专业实验室品质提升项目。推荐多位教授应聘并入职我校,含国家级人才一名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2015年至今,担任信息安全专业主任,完成培养方案动态调整,于2018年完成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该专业全国首个。2017年12月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15-2019年任1615201班主任,指导该班于2018年获得“江苏省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2017年10月,指导硕士生王志宽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届“创新奖”的“群星”创新提名奖 | 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包括国家重点课题1项,为我校计算机相关领域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工作提升了隐私数据分析的安全性和效率,发表一作论文11篇,含CCF A类1篇、CCF B类3篇;通信作者论文12篇,含SCI一区/CCF A类3篇、CCF B类5篇。以第一发明人公开发明专利6项。相关研究已与企业合作用于电网数据安全隐私发布 | |||||||||||||||||||||||||||||||||||||||||||||||||
| 17 | 顾晶晶 | 十六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 198310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103南航 | 副教授201405 | 教授 | 优秀 | 14 | 16 | 5/664 | 1/120 | 课程群教学团队/5 | 2/1 | 二/1 | 1 | 7 | 5/10.3564.098*23.0311.764 | 19 | 5/269.4万 | 1/12万 | 1/4.5万 | 3/2 | 3 | 1)参与学院主干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程序设计》的课程建设。2)担任多个CCF B类、C类期刊或会议的审稿人。并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会上做学术报告。3)参与多个校、院联合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并作为Session Chair组织论文审稿等工作。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两个教学奖:中国软件杯竞赛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校优秀教学奖 ”二等奖。2)独立指导一名硕士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学生一作、本人通讯发表论文CCF B类期刊1篇,CCF C类会议3篇;3)主讲多门主干专业课程,教学综合评估占学校前19%;4)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校教改项目。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 1)任现职来,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的项目本人可支配总经费共427.3万。2)获两项奖: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颁发的“《计算机学报》五年优秀论文奖”(五年只选三篇,相应论文中国知网统计已被引用160次,下载量达到4339);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3)谷歌学术统计英文论文总引用率达440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