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材料学科组

副高数据统计表

时间:2020-06-13来源:人事处官网点击:3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材料数据统计表(机械材料学科组)
序号姓名学 院学 科出生年月学历、学位/毕业时间/毕业学校现职称/时间拟评职称近三年综合教学评估同行专家鉴定意见指导本科毕设数独立指导硕士生数教学(门数/学时)承担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等级/排名)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平台获批(等级/排名)指导学生论文/竞赛获奖其他教学类获奖(等级/排名)教学论文教材、专著(部/承担字数)科研论文       科研论文收录情况承担科研项目(项目数/到款金额)科技成果奖(等级/排名)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学科及专业建设等方面亮点业绩(限150字)
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核心其他教材论著重要核心核心(C刊)国际会议其他SCI/SSCIEICPCI-S国家级省部级其它国家级省部级省部级以下项数到款总经费
已达到基本达到尚未达到篇数/因子(限列5个因子)单篇他引最高篇数篇数
1王登勇5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99005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70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201704副教授良好         912/175         参1                                       1      1   189/3.4623.123.123.122.4961   1主2/213万参2/80万主3/42万参1主3/45万         3   1.负责十四五高峰学科建设项目中“大型薄壁机匣五轴旋印电解加工机床”研制(总经费580万元),该机床具备最大直径φ1.2m、高1.2m的大型薄壁机匣加工能力;2.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领域十四五规划组秘书;3.担任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组织筹办首届全国特种加工青年学者论坛。
1.作为副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在TOP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篇,获国家奖学金1人次,推荐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次;2.积极承担《特种加工》课程建设,参与校级、院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1篇,并准备申报精品课程;3.在2018、2019两年度的年度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4.在新教师校本培训中被评为“校本培训优秀学员”。1.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机械工程学会每年仅4名);2.获上银机械优博佳作奖(学科优博);3.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本领域TOP期刊7篇,单篇最高SCI引用46次,授权发明专利7项;4.承担第四代航空发动机外涵机匣研制,解决机匣加工变形等制造难题,以专题负责人参与申报两机专项重大项目(申请经费5500万)。
2许可5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198905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08香港科技大学讲师201801副教授良好         112/148         主1   一/3一/4         1项/4一/3一/4      1项/1         1               88/6.3955.2244.3923.0492.61616      主1/17.98万参1主1/7.5万主2/46万         1   1.协助学院进行飞行器制造工程一流专业申报工作;2.参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南航-克兰菲尔德航空制造双硕士学位项目”的申请并获批;3.协助李迎光教授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议5次,接待海外知名专家10余人次;4.推进智能数控加工领域发展,担任国际学术论坛CNCM分会场主席2次,长期担任CAD、IJAMT等本领域SCI期刊审稿人。
1.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其中国际赛道金奖为江苏省高校首次,个人获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获江苏省教学成果1等奖2项,个人排名3和4;2.实践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团队获南航首批“五好”导学团队称号;3.探索交叉学科课程建设,主持校教改项目1项,立项建设“制造大数据及其应用”精品课程。1.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专业(QS世界排名27)博士、博士后;2.江苏省双创博士;3.聚焦数控编程算法研究,打破传统基于图形离散进行数控编程难以实现刀轨整体优化的局限,提出基于图像处理的数控编程新方法;4.成果应用于C919大型蒙皮研制,通过国防鉴定,达到国际领先;5.第一作者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影响因子合计29.28。
3 张全利5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98705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704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609香港理工大学讲师201706 副教授良好         913/216                                                   2               77/ 2.9502.6852.7942.7942.42610      主2/473.88万参1主4/242万主1/25万               1.负责学科发展所需多台设备的调研、论证及招标采购,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超精密机床及配件、钎焊砂轮皮秒脉冲激光修整系统等;2.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需求为牵引,开展了红外晶体和复合材料激光辅助超精密加工技术新方向的研究;3.积极参加并协助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作邀请报告,提升学科知名度。
1.担当2个本科生班级班主任,认真指导本科生大学学习、生活及科创;2.鼓励学生创新,协助指导的1名博士和1名硕士分别获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和研究生创新基地开放基金;3.教学综合评估获得“良好”成绩,普通评估2次“优秀”;4.积极探索本科毕设新模式,获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1.阐明了硬脆材料超精密磨削纳米级表面创成机制,发表SCI论文20余篇,多次被国内外知名学者正面引用;2.形成了基于材料属性的钎焊砂轮设计方案及表脉冲激光跨尺度织构精密修锐技术,推广了钎焊砂轮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3.获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计划“双创博士”资助;4.获江苏省留学生创新创业计划A类资助。
4 赵正彩5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98810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712南航讲师201712 副教授优秀         413/1461/24      主1                     二/1                        1      23/2.7912.4962.095 3      主4/619.15‬万参2主4/139万主5/93万参1         3   1.承担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双一流”学科建设、“两机专项”条保建设等项目中多项大型设备、贵重仪器的建设任务;2.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筹办第五届海峡两岸精密加工研讨会;3.担任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苏毅大师创新工作室技术顾问;4.深入南京晨光、沈阳黎明等航空航天企业开展技术讲座和提供技术支持。
1.坚持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具有良好师德师风,本科教学综合评估成绩优秀;2.承担《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教学论文1篇;3.指导本科生获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二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互联网+创业项目1项;4.作为副导师指导研究生在TOP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获国家奖学金1次。1.提出个性化适应性与加工过程智能监控相融合的复杂结构自适应加工方法,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适应加工系统,已应用于国产航空发动机长江-1000A、航天某重点型号产品的加工;2.独立主持国防基础科研重点、两机专项、民机科研等项目13项,合同金额876万元;3.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14项,授权4项。
5 姚佳烽5院机械电子工程198404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409日本熊本大学讲师201410 副教授良好         1025/342         主1                  1项/1                  2      11298/4.2524.0984.0983.0762.754 191   主1/24万参3/4万主2/30万主3/12万   2/4       2   1.作为负责人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该工作室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从教学到科研展开全面合作;2.着力发展医工交叉学科,并获得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共同发表多篇合作论文;3.筹备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并承担智能检测课程;4.积极参与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
1.2019年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专项)20万元的资助;主持拍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视频;2.2018年《互换性与测试技术》教学评估全校排名前3%;3.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竞赛2项、“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2项;4.2018、2019连续两年在年终考核中获得优秀。1.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日本千叶大学客座研究员;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合作交流项目;3.南航与瑞典西部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Erasmus Teacher/Staff Mobility;4.获得了2019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人才B类,南京市留学生创新创业人才;6.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实审9项。
6 鞠锋5院机械电子工程198212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30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研究员201605 副教授(同级转评)良好         653/280         参1                  二/1三/2                              222/3.5433.5432      主1/30万参1主1/10万主6/40.9万参1/10万         1   1.积极参与机器人工程专业申报、实验室品质提升工程等项目申报工作;2.担任2019 IEEE AIM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3.担任2019 IEEE ROBIO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
1.指导第一届2名硕士顺利通过答辩,均取得较好成果(一作SCI、多个专利等),1人推荐硕士论文评优;2.担任本科0516107班班主任,指导督促学生,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并获“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团体”等荣誉,6名学生获保研资格;3.指导学生获中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1.提出面向经尿道膀胱手术的微细手术机器人技术,有望解决狭小空间内精准手术操作的难题;2.开发的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专利技术成功应用于2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帮助其提升技术水平。
7朱海华5院机械电子工程198506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306南京理工大学讲师201307副教授良好         2464/664      主1主2参1                                    1   1/25万      1   66/4.0981.3811.3811.3811.17971   主1/26万参2/291.14万主4/253.8万参1主7/72.3万         2   1.与德国IPK研究所合作申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间合作创新重点专项;2.参与智能制造辅修专业、机器人专业建设;3.参与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实验室、智能制造本科教学实验室、智能制造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工作;4.担任中国机械工程生产工程分会委员兼秘书;5.获绿扬金凤人才计划、省双创科技副总人才计划。
1.担任0514107班、0519104班班主任;主持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2.主编教材1部,1本专著待刊;3.负责4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撰写工作;4.所带研究生发表一作SCI论文4篇。1.围绕智能制造系统及关键使能技术发表SCI共计11篇(含通讯);2.申请发明专利8项(PCT2项),已授权2项;3.主持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1项;4.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航天八院、昌飞、中船716所、商飞等院所单位进行初步应用,承担相关国家省部级项目5项,产学研横向课题4项;5.参与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已公布);参与两项工信部招标项目。
8吴青聪5院机械电子工程198808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05东南大学讲师201607 副教授良好         1024/2771/4      主4               1项/1二/2一/1二/1三/1一/1一/2二/1      一/1   11/10万(国家级)      2   1313/7.3515.0054.0984.0984.098192   主1/25万参1主4/50.8万参1主1/8万         2   1.承担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申报材料撰写工作,起草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完成申报任务,并成功获批;2.承担智能机器人与多体系统实验建设工作;3.承担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跳高跳远项目建设工作;4.参与实验室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双一流学科建设、十三五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建设的材料撰写、设备调研、招标、管理等工作。
1.获2018-2019学年校优秀教学一等奖(全校共11人);2.指导大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4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指导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篇;3.主持校级教改项目4项;主持校级精品企业课程建设1项;主持大学生主题创新区建设1项 ;4.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持校级精品教材建设1部。1.创新突破仿生智能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获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2.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3篇,其中1区论文10篇,多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45,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3.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4.成果应用于医用口罩柔性生产线,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9齐振超5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198707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511西北工业大学讲师201512 副教授优秀         1123/200      主1参1主1参1         1项/11            1项/1二/1三/1优秀/1   一/1一/1一/1二/1二/1二/1   1         3154/4.8294.8292.4962.496311主1/23.9万参4主1/4.8万主4/36.9万参1/7万         1   深刻理解学科内涵,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一直承担装配方向的撰稿并执笔本专业统稿:1.参与一流学科申报,成功获批,并参与中期检查工作;2.参与国家虚拟仿真平台建设,成功获批,参与中国慕课大会展示的策划并执笔剧本;3.参与招生工作,修订专业介绍,负责宣传视频开发;4.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申报与建设工作。
1.国家级教学平台1项,省教学竞赛一等奖,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优秀奖3项,校院教改项目2项;2.作为首批智慧探索者、首批智慧教学之星等6个“首批”领跑智慧教学,担任校“教师发展者”,负责智慧教学推广;3.课程多次评估优秀并列为校公开观摩课,校党委宣传部、新华网、江苏电视台等多次进行专题报道。1.复合材料装配是本学科的重要方向,也是目前航空航天制造业急需的技术;2.多年专注于该方向,引入多尺度、热塑性、人工智能等跨学科新元素,形成稳定而有活力的科研体系;连续获得国家自然、国防科技、航空科学等基金项目的支持;3.在成飞、商飞、大火箭等主机厂应用,同时拓展到轨道交通领域形成工艺规范。
10徐园平 5院机械设计及理论198910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80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201803 副教授优秀               1/192         主1                              三/1一/1   1      1      44/2.9781.2210.9750.58431   主2/41.2万参2/5万主4/35.5万参1主4/42万参1/1万         2   1.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工作,负责举办了2018年暑期“磁悬浮轴承”国际研讨会,邀请到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国里昂大学等学者来我校开展合作研究、申报项目,提升了学科与实验室影响力;2.主持科技部2019年度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申报中泰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3.长期担任多个国际顶级SCI期刊审稿人。
1.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综合评估优秀;2.积极开展教学创新,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校内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校级教改1项,发表教学论文1篇,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4.自2018年9月起担任0518110班主任,班级入选卓越班人数在本专业排名第一。1.从事磁悬浮技术研究,揭示了磁悬浮系统响应与轴承特性间的映射关系,突破了抗磁悬浮转子制备、静电驱动等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曾任第16届国际磁悬浮轴承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分会场主席;3.在《机械工程学报》发表综述性论文并被编辑部遴选在官网、微信公众号推送报道;4.获2019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1戴庆文5院机械设计及理论198811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70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201704副教授优秀         212/268                        1项/31项/10                  二/2   1         1188/6.3616.3616.3613.6833.68351   主1/16.45万参1主1/8万参2主5/45万参1               1.长期聚焦极端工况下润滑油爬移调控技术研究,围绕该方向,累计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1篇封面,9篇本领域TOP期刊,总IF>50),申请发明专利7项;2.基于粘温方程修正了薄膜润滑理论,获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Dai, Langmuir, 被引31次);3.依托青年基金研制的自推进功能表面被航天801所采用,为其新一代卫星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1.教学工作获广泛好评,学生评估3次优秀,2次位列学院前5%;教学综合评估优秀;2.作为团队骨干,参与2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独立制作200多套动画模型;主持创建了机械设计虚拟实验室(jxsj.nuaa.edu.cn),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参加校微课竞赛,获得二等奖;4.指导本科生科创项目1项,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1.长期聚焦极端工况下润滑油爬移调控技术研究,围绕该方向,累计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1篇封面,9篇本领域TOP期刊,总IF>50),申请发明专利7项;2.基于粘温方程修正了薄膜润滑理论,获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Dai, Langmuir, 被引31次);3.依托青年基金研制的自推进功能表面被航天801所采用,为其新一代卫星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12方美华15院核技术及应用198202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106南航讲师201107 副教授优秀         2082/6401/96   参1主3                                       1      13313/3.0191.4691.469231   主1/25万参5主1/20万参2/15万主6/56万参3         1   成功组建材料学院“超分子功能材料实验室”,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建立了长期国际合作;担任“RSC Adv.”、“Front. Chem.”、“Chinese Chem. Lett.”等期刊编委,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大环与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获2018年“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杰出青年编委,2017和2018年“RSC Advance”杰出评审专家。担任“The 2nd C5 Symposium o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
搭建《空间辐射及探测实验》课程平台,2019年该课程教学评估为优秀且课程评估两次校内排名10%以内;签订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航天五院总体部的实习基地协议,2019年指导本科生参加项目式实习竞赛获得校级优秀实习团队,获优秀指导教师;获批3项校级教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利用协同正交组装策略,构筑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功能的超分子生物医用材料和光电材料,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新型超分子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法。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52篇,撰写英文专章2章;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和江苏省优青项目等,获洪堡高级研究学者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