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宇航与数理力学学科组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材料数据统计表 (航空宇航与数理力学学科组) | ||||||||||||||||||||||||||||||||||||||||||||||||||
| 序号 | 姓名 | 学 院学 科 | 出生年月 | 学历、学位/毕业时间/毕业学校 | 现职称/时间 | 拟评职称 | 同行专家鉴定意见 | 近三年综合教学评估 | 指导本科毕设数 | 独立指导硕士生数 | 教学(门数/学时) | 承担教改项目 | 教学成果奖(等级/排名) |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平台获批(项数/排名) | 指导学生论文/竞赛获奖(等级/排名) | 其他教育教学获奖(等级/排名) | 教学论文 | 教材、专著(部/承担字数)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收录情况 | 承担科研项目(项目数/到款金额) | 科技成果奖(等级/排名) | 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 学科及专业建设等方面亮点业绩(限150字) | ||||||||||||||||||||||||||
| 本科生课程 | 研究生课程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国家级 | 省部级 | 校级 | 核心 | 其他 | 教材 | 论著 | 重要核心 | 核心(C刊) | 国际会议 | 其他 | SCI/SSCI | EI | CPCI-S | 国家级 | 省部级 | 其它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省部级以下 | 项数 | 到款总经费 | |||||||||||||||
| 已达到 | 基本达到 | 尚未达到 | 篇数/因子(限列5个因子) | 单篇他引最高 | 篇数 | 篇数 | ||||||||||||||||||||||||||||||||||||||||||||
| 1 | 胡绪腾 | 二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19800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0909南航 | 讲师200910 | 副教授 | 优秀 | 46 | 9 | 5/774 | 1/32 | 参1 | 2/4 | 1/5 | 1/14 | 2/ | 3/1 | 1 | 1 | 6 | 1 | 6 | 5/2.5552.5551.5561.2211.221 | 5 | 1 | 主3/295万参5/328.5万 | 主2/75.7万 | 主6/56.91万 | 1、承担“十二五”学科建设项目储备库项目的调研和论证。2、参与“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建议书撰写。3、参与“发动机强度与疲劳实验室”的重新规划和建设。4、参与飞动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申报和建设。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主讲专业核心课程,获校教学竞赛3等奖1项(排名第1),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4),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排名第5);2、参与省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3、参与飞动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项目的申报和建设;4、参与航空航天类专业导论课程建设和教材的编写;5、关心飞动专业建设,积极研究思考本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并积极向学院反馈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建议。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发展了风扇叶片硬物损伤容限设计方法及高温结构强度寿命预测方法,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2、参与2项军科委“基础加强”项目论证,均获批立项,作为课题2负责人参与中科院工热所牵头项目(4个课题,合同签订中);3、参与“两机”专项第二批指南编写,参与工信部“两机”基础研究“技术树”研讨编写;4、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项(2020年)。 | |||||||||||||||||||||||||||||||||||||||||||||||||
| 2 | 陈杰 | 二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198012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012南航 | 讲师201101 | 副教授 | 良好 | 29 | 10 | 5/242 | 1/128 | 主2 | 优/1创新/1/1 | 1 | 2 | 1 | 2 | 2 | 2/2.8292.707 | 1 | 3 | 1 | 主3/130.9万参2/15万 | 主1/17.6万 | 主11/155.8万 参15/196万 | 2/2 | 2 | 1、主持建设了叶轮机械教学实践平台(压气机),填补了本专业相关实验条件的空白。2、承担了装备科研质量管理及资质建设的工作,获2018-2019年度“资质建设突出贡献奖”。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4、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航空学报、Part G: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等航空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专家。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所指导研究生中1人获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本科生2人实践活动获奖,获校“企业项目式”实习优秀指导教师1次。2、正主持《径流式叶轮机械气动设计》教材的编写。3、承担本科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1门,新建课程2门,累计完成超过800学时各类教学任务。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微型发动机相关技术国内领先,获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6)、日内瓦发明展金奖(2/5)。2、作为专题负责人参加了两机专项重大项目(总经费4390万)。3、发展了新型模拟板设计方法,为我国首架矢量推进飞行器歼10B的动力系统WS10-X等多型发动机的进发匹配分析及考核提供了必要条件。4、作为副总设计师参加了歼20配套任务。 | |||||||||||||||||||||||||||||||||||||||||||||||||
| 3 | 贺振宗 | 二院工程热物理 | 198705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03哈工大 | 讲师201603 | 副教授 | 良好 | 5 | 3 | 1/96 | 1/32 | 参2 | 1/4 | 优/1 | 1 | 1 | 3 | 7 | 7/3.413 2.616 1.914 1.541 1.469 | 8 | 1 | 主3/84.72万参1 | 主1/20万参5/19.56万 | 主2/16万参1/10万 | 3 | 1.参与“两机”专项条件保障建设论证,负责热端部件流动/换热实验平台的论证和建设工作。2.参与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智能发动机)论证,负责多功能脉冲供气发生器试验台的论证和建设工作。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指导硕士研究生梁栋同学获得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指金启航同学的本科毕设获得省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培育支持;3、做为第三负责人,协助毛军逵教授完成校级教改项目“《工程热力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相关工作;4、积极协助毛军逵教授申请和建设了“江苏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程热力学》。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发展了高温气和粒混合介质热辐射特性计算模型,相比CFD数值仿真平台自带的辐射模型计算精度提高了5%;2、提出了综合考虑燃料电池能量品质优化管理的系统架构,系统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6%;3、发展了基于微粒群算法的模糊PID控制模型,实现了飞机热管理系统自适应控制,开发的源代码已集成于601所某型飞机设计平台。 | |||||||||||||||||||||||||||||||||||||||||||||||||
| 4 | 盛汉霖 | 二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198610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501南航 | 讲师201603 | 副研究员 | 良好 | 12 | 7 | 4/192 | 2/112 | 主1 | 参1 | 主1 | 2/1 | 1/22 | 1/1 3/1 | 2/1 3/1 | 1/11/1 | 2/3 | 1/1 1/1 1/1 | 4 | 4/2.0050.8630.8630.863 | 1 | 主1/16万 参3/65万 | 主3/85万 | 主8/85万参3/37万 | 1 | 1、入选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2、作为系总合稿人和总协调人参与两机重大专项条件建设的论证工作;3、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双一流学科、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工作;4、担任国际课程校内教师;5、担任国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及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6、为多所小学进行了科普教育活动社会公共服务。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一项;2、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3、指导学生参与多项科创竞赛,其中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获全球总冠军,使我校在该赛事上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顶级高校齐名,提高了我校国际知名度;4、获本科生学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5、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年度人物”称号。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两机重大专项专题负责人(614所牵头,已批复);2、提出了VTOL飞行器飞推综合控制方法,获批4项软件著作权,相关成果在国防中获得应用,产生经济效益达3500万元;3、提出了模型基主动喘振裕度控制方法,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与608所开展两机重大专项合作研究;4、获学院科研贡献奖;5、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突出贡献奖。 | |||||||||||||||||||||||||||||||||||||||||||||||||
| 5 | 屠宝锋 | 二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198103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004南航 | 讲师201004 | 副教授 | 良好 | 36 | 8 | 3/758 | 1/192 | 参2 | 1/7 | 优/1 | 2 | 1/3万 | 4 | 5 | 2 | 3 | 2/1.6941.104 | 9 | 2 | 主4/123万参5/114万 | 主3/33.5万参1/10万 | 主10/266.5万参11/58万 | 2/32/43/2 | 7 | 1、主持建设两机条保项目“高速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稳定性综合试验台”,经费2000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极大提升我校叶轮机械专业的研究能力和水平;2、“双一流学科”建设叶轮机总体气动与稳定性团队秘书;3、担任副系主任,分管研究生招生、培养;4、第17届IBCAST国际会议受邀报告人;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rbo and Jet Engines》官方审稿人。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与10余位资深行业专家联合创建了“航空发动机工程设计”校企课程;2、近五年指导的研究生1名获2019年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率20%;3、负责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第5、6章编写;4、负责江苏省“航空发动机原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的压气机特性虚拟仿真试验建设,加入省级共享平台。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两机专项“多级压气机气动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专题负责人,我校牵头,经费4220万;2、核心参与开发的“航空发动机气动稳定性设计与分析系统”,在中国航发各单位成功应用,解决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和使用中的难点问题;3、“国家重点项目气动稳定性支撑团队”核心成员,直接参与国家最先进型号发动机研制。 | |||||||||||||||||||||||||||||||||||||||||||||||||
| 6 | 高磊 | 七院道路与铁道工程 | 198812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06东南大学 | 讲师201606 | 副教授 | 优秀 | 6 | 2 | 1/72 | 1/32 | 2/1 | 1/1 | 2 | 1/8万 | 2 | 5 | 5/ 4.046 4.046 4.046 2.972 2.217 | 7 | 2 | 主1/16.8万 | 主3/104.7万 | 主2/24万 参1/9万 | 4 | 2018-2019连续2年学校岗位考核结果优秀;2016-2019连续4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学生评价结果优秀;参与学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认证等相关工作,主动承担系所各项会议的组织和具体工作;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由学校选派借调至国家科技部,工作鉴定结果优秀;全面贯彻学校战略部署,结合民航特色,深入研究机场道面方向。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2017年获得了江苏高校土木工程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8年获得了全国青年教师混凝土结构教学竞赛的第二名,二等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在本科生认识实习和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发表了2篇教学论文;结合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与民航特色发展方向,完成编写《机场道面设计与维护》教材(草稿),拟开设相关特色综合类课程。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主持国家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第一发明人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改进了道路基础设施路面再生技术,与传统铺装工艺对比,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的碳排放,除统计的SCI论文5篇,EI论文2篇以外,最新研究成果于2020年1月发表1区SCI论文1篇。 | |||||||||||||||||||||||||||||||||||||||||||||||||
| 7 | 杨熙 | 八院计算数学 | 19830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007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讲师201007 | 副教授 | 优秀 | 9 | 5/1072 | 2/912 | 参3 | 2/3 | 1 | 1 | 1 | 6 | 6/ 3.092 2.811 2.811 2.811 1.883 | 主1/22万参4/116万 | 参2/30万 | 主1/4万 | 2019年,作为组织委员会主要成员参与组织南航理学院承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第七界NASC系列国际会议,共有来自比利时、德国、荷兰、捷克、美国、塞尔维亚、希腊,以及中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的近200名国内外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参与建设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和2门校级精品课程。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参与本科生专业基础双语课程《数值代数》的建设,编写英文大纲、课件,整理习题库、资料库等,并担任主讲教师;参与南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算方法》的建设;获得2018-2019年度优秀团学导师称号;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建设2门省级留学生英文精品课程《Matrix Theory》和《Numerical Analysis》,并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共计发表科研论文15篇(SCI收录12篇)。此表统计的6篇SCI均为独立作者,包括中科院1区1篇,2区5篇,中科院Top期刊5篇。本人论文中(包括非一作)有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共计被引171次。本人8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英文学术报告,其中45分钟特邀报告2次。 | |||||||||||||||||||||||||||||||||||||||||||||||||
| 8 | 吴健 | 八院数学 | 198605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306南京大学 | 讲师201308 | 副教授 | 优秀 | 3 | 4/928 | 参1 | 2/1 | 2/12/1 | 1 | 3 | 3/1.7910.8130.746 | 6 | 主1/22万参1/20万 | 主2/7万 | 积极参与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参与1项省级教改项目和1部教材编写。配合完成数学博士点申请。担任了两届理学院1+4助学导师。邀请动力系统方面专家来我院做报告。访问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协助举办了第11届北美微分方程和非线性分析会议,并做了小组报告。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任教期间,承担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多门课程。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在历年教学评估中均获得了优秀。积极参加各项教学竞赛,获得了4项包含省级奖项的教学竞赛奖,均为第一排名。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线性代数及其拓展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这一省级教改项目,并参与了相应教材的编写,发表相关的教学论文2篇,其中1篇为核心。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承担4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青年1项,省级2项,参与国家面上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含独立作者3篇)。在科研过程中形成了“哈密顿系统稳定性问题”这一主要的研究方向。发表的相关SCI论文,在物理和天文学中有较强的应用。近期的研究课题-将KAM理论应用于生物学动力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并独立发表了数篇SCI论文。 | |||||||||||||||||||||||||||||||||||||||||||||||||
| 9 | 潘星宏 | 八院应用数学 | 198709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703南京大学 | 讲师201704 | 副教授 | 良好 | 3/400 | 2/96 | 3 | 3/1.6181.4501.143 | 主1/24万参1/50万 | 主2/35万 | 新开设英文留学研究生课程:偏微分方程。邀请到Dongho Chae等国际偏微分方程专家到我院做学术报告并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2018年7月参加在台湾举办的第十二届AIMS动力系统,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并做25分钟报告。作为组织者之一协助举办了“2019南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论坛”以及“2019南航偏微分方程青年学者会议”。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承担了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等多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综合评估良好。承担了研究生学位专业课程现代偏微分方程的教学工作,评估为优秀。新开设了留学生的英文专业课程:偏微分方程。担任了2017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01班的班主任;担任了17级本科生1+4学业导师。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入职南航三年间发表SCI论文11篇,包含一作7篇,二作4篇。其中1区文章一篇,2区6篇。2020年与合作者在本领域顶级期刊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以及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上发表文章。代表性成果为部分流体力学方程组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性帮助。 | |||||||||||||||||||||||||||||||||||||||||||||||||
| 10 | 胡志成 | 八院计算数学 | 198602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206浙江大学 | 讲师201509 | 副教授 | 良好 | 10 | 3 | 4/768 | 1/4 | 1 | 3 | 3/2.8452.8452.143 | 1 | 主1/20.52万参2/57.8万 | 主1/20万参1/20万 | 负责学院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举办了复杂物理问题的计算方法研讨会;邀请了多名学者来学院交流访问;受邀参加了ICCP10、全国计算数学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访问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澳门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受聘为美国数学会《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承担了高等数学等课程的讲授;承担了信息系统数学基础(英文)和微分方程数值解研讨课的建设与讲授;参与了省级精品课程“工科微积分”的建设;担任了2016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4学业导师和101班的班主任;指导了1项校级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学生10名;发表教学论文1篇;招收硕士研究生三名。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对动理学基本模型玻尔兹曼方程,系统发展了数值矩方法框架下的高效求解算法,为其在稀薄气体动力学、微流、半导体器件模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它逐级扩展模型的快速求解算法的设计提供了思路。任现职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知名期刊JCP论文2篇,学院亮点期刊论文1篇,独立作者论文1篇。 | |||||||||||||||||||||||||||||||||||||||||||||||||
| 11 | 吉彦达 | 八院凝聚态物理 | 198706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512电子科技大学 | 讲师201601 | 副教授 | 良好 | 2 | 2 | 2/288 | 3 | 3/8.456 3.5212.328 | 主1/20万参2/89万 | 在学科建设方面,参与凝聚态物理学科平台建设与管理,完成理学院功能氧化物薄膜生长与表征平台建设包括大型公用仪器X射线衍射仪的购置(180万)和扫描探针显微镜的购置与配件升级(110万),以及氧化物生长平台等。担任理学院物理系安全员,负责大型设备X射线衍射仪运行。推动与国内外一流科研平台合作,并取得实效。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到教书育人实践中去。担任2016级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班班主任。开设本科生课程2门《大学物理III》和《结构与物性》 累计288学时。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2人。指导省级立项大学生科创项目1项,并顺利结题。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指导研究生2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发表SCI文章20篇,包括第一作者发表3篇: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中科院1区Top, IF:8.5), 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中科院2区Top, 理学院亮点,IF:3.5) 和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IF:2.3)。通讯作者发表2篇: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 IF:7.1)、Ceramics International(中科院2区 Top,IF:3.2),中国材料大会电子薄膜分会邀请报告1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 | |||||||||||||||||||||||||||||||||||||||||||||||||
| 12 | 吕金鹏 | 十五院人机与环境工程 | 198301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501哈工大 | 讲师201507 | 副教授 | 良好 | 7 | 2 | 2/152 | 主1 | 1/1 | 1 | 11 | 11/4.1754.0183.5673.567 3.45 | 15 | 主2/35万参2/56万 | 主5/54.5万 | 主3/29万参1 | 积极参与完成了双一流专业建设论证方案,空间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申报骨干,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智项目(2019,21万),牵头建设了俄罗斯阿穆尔州立大学-南航“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与辐射防护国际联合实验室”,应邀赴航天812所、529厂等单位开展讲学讲座,担任镇江高新区产业化项目评审专家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积极探索实践为人师表,为校育才,科教兴国。独立指导本科生毕设7名、研究生2名,获校本科生毕设论文一等奖1次,获批校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课程评估优秀1次,参与申报并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多次评审、指导学生的各类科创竞赛,积极赴国防单位调研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工作。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研制成功空间深冷型抗辐照热控涂层,突破发展近日深空探测和低温天文观测面临的热控涂层技术瓶颈,获型号单位试用。入选2019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后选介、2018工信部新材料人才培养计划。担任火星车应急信标装置热控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已成功研制并交付于总体单位,俄科学院院士推荐并申报本人为俄罗斯科学基金会杰出外国专家 | |||||||||||||||||||||||||||||||||||||||||||||||||
| 13 | 余萌 | 十五院飞行器设计 | 198810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10哈工大 | 讲师201611 | 副教授 | 良好 | 4 | 1 | 2/44 | 参1 | 1/1 | 优/1 | 1 | 6 | 5/ 2.482 2.482 2.482 2.482 1.746 | 3 | 主1/20万参2/69万 | 主2/8万 | 主3/25万参1/20万 | 积极投身于航空航天工程学科的建设工作,参与了院系《航空航天工程》的国家一流本科申请书的撰写;担任了国防科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部秘书一职,在入职第二年的年度考核中取得了优秀的评估结果,荣获2018年航天学院杰出贡献奖以及2019年航天学院教育教学贡献奖。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任2018年《航天器组合导航原理》课程主讲,教学评估结果为良好,指导4名本科生完成本科毕设,其中3人成绩优秀。指导1名本科生参加“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决赛一等奖,本人获2018年“校学生竞赛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担任航天器系统课程组秘书一职,负责联系与协调航天器系统课程组的教学研讨、大纲拟定等工作。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面向行星着陆自主导航应用,发展了基于典型路标识别的视觉导航方法研究,所提出的方法被国际同行(德国航天局导航小组)认为是目前行星着陆背景下导航精度最高的方法之一;面向空间态势感知应用,发展了在轨空间非合作目标威胁评估方法,给出了完备的器—物相对运动估计数学模型,并搭建了半物理仿真验证平台。 | |||||||||||||||||||||||||||||||||||||||||||||||||
| 14 | 龚柏春 | 十五院飞行器设计 | 198710 |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201612西工大 | 讲师201701 | 副教授 | 优秀 | 5 | 2 | 2/136 | 主1 参1 | 优/1/1 | /1/1 | 1 | 1 | 5 | 4 | 3/ 2.482 2.024 1.104 | 1 | 1 | 1 | 主3/22.81万 参2/ 46.5万 | 主2/22万 | 主2/12万 | 1. 担任航天控制系教学主任;2. 深度参与了“航空航天工程”新工科专业的论证、申报与建设工作;3.深度参与了我校与上海航天805所共建的“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4.主持了“机械臂测量与控制系统”学科实验平台的论证和建设工作;5.参与省部级规划教材《航天工程概论》的论证和撰写工作(第二章)。 | |||||||||||||||||||||||||
| 教学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综合教学评估优秀;2.获校本科生学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五四表彰“优秀团学导师”,优秀班主任;3.所带17级“中乌班”15人全部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和研究生保送资格;4.指导本科生毕设论文获省部级奖1项;5.指导本科生参加国际竞赛获中国赛区二等奖1项;6.指导硕士生论文获省部级奖1项;7.指导本科生科创获罗麦基金立项。 | 科研类亮点业绩(限150字)1.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承担国家级项目子课题2项;2.完成GF报告1份;3.入选2017年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5人);4.开发的空间非合作目标仅测角相对导航方法在国家重大基础研发计划项目中得到应用;5.开发的编队协同相对导航技术为科工三院某型号预研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
| 注:1、所有教学、论文、科研、获奖等成果均只统计任现职以来; 2、博士后出站人员如无中级职称请在现职称栏填写"(博士后/博士后站单位/出站时间/)"。 | ||||||||||||||||||||||||||||||||||||||||||||||||||